从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到风景秀美的水乡杭州,流淌了25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6月21日至24日,这条古老的运河将流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化作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为观众展现一幅瑰丽的运河人文风情画卷。
《运河谣》是大剧院制作的首部以民族唱法为载体的原创歌剧作品,该剧创作前期,编剧、导演一行人从位于杭州拱宸桥的运河源头出发,一路北上,对运河沿岸的五个城市进行了实地采风,他们的足迹、感受,最终都将化作动人的旋律,浓缩于这部歌剧作品之中。
编剧黄维若:易十四稿写人性之善
歌剧《运河谣》由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通州区委、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酝酿创作历时两年,集结了国内一线艺术家团队。谈及这部作品,该剧主创们都感慨良多。
在创作《运河谣》的过程中,著名剧作家黄维若曾经交出五次创意稿,并对剧本进行了多达十四稿的修改。最终,他以京杭大运河的人文背景为基础,结构了一个具有浪漫气息、抒情风格的故事:明代万历年间,江南书生秦啸生、唱曲艺人水红莲、带着孩子的盲女关砚砚,在运河之上辛苦讨生活,在历尽命运的跌宕起伏之后,水红莲为救秦啸生与关砚砚母子,火烧恶霸之船,并葬身火海。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运河儿女的性格与情感,却是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这其中最耀眼的就是人性的善良。”黄维若说。
作曲印青:试唱时几度热泪盈眶
该剧的作曲印青,曾创作过《天路》、《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等许多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这一次他为该剧谱写的音乐,同样细腻、动人。在 “宣叙”和“重唱”方面,印青依据汉语四声和民族唱法等特性,在曲式结构上做了很多探索,力求强化音乐的戏剧表现力。
其中,为水红莲、秦啸生、关砚砚创作的咏叹调,极具情感张力和性格魅力;体现全剧主题的合唱“运河水”、“拉纤歌”、“船工绞盘歌”则荡气回肠、动人心魄;而“彩龙船”和“大豆白米花生”等合唱曲目,则充分展现了运河南北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此外,《我们是运河的流水》、《来生来世把你爱》等精彩唱段都堪称全剧的点睛之笔。
谈及这次创作,印青发自肺腑地说:“我在试唱水红莲的咏叹时,也几度热泪盈眶;尤其是《来生来世把你爱》,把自己都唱哭了。”
导演廖向红:运河文化值得回望
在导演廖向红看来,《运河谣》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族歌剧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在这样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民族性、现代性、亲民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我希望《运河谣》是一部兼具民族气韵与现代风貌的歌剧,也希望它能成为一部能留得下来、走得出去的中国民族歌剧,能够唤起观众对运河文化的回望与思考。”廖向红说。
另据她介绍,该剧舞台呈现将遵循写意美学的原则,汲取民族绘画中散点透视、留白等手法,展示一幅简约、空灵、流动、诗化的运河画卷。
相关新闻: 青歌赛四位金奖得主同台吟唱《运河谣》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的主演阵容可谓星光璀璨,雷佳、王宏伟、王莉、孙砾四位优秀歌唱家将在剧中担纲主演。他们四人都曾是央视青歌赛的金奖得主,能在一台戏中将他们聚齐,足以看出该剧的不俗实力。此外,青年歌唱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