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凯旋 王晓鹰称好戏不受语言制约
??

??


  2012年4月28日下午1点30分,在泰晤士河边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在伦敦特有的绵绵阴雨中,中国国家话剧院用汉语普通话开始了《理查三世》的首场演出。这是中国演员首次在这里亮相,也是中国主流剧团首次在英国主流剧场演出。

  国家话剧院参加的这个名为“Globe to Globe”(从环球剧院走向世界)的莎士比亚戏剧节,是伦敦奥运年“伦敦文化奥林匹亚”的一个最受瞩目的戏剧演出活动,也是莎剧演出史上空前的一次盛典。这个世界性的戏剧文化盛会邀请了全球范围37种语言的戏剧家来分别演绎莎士比亚的全部37个剧作,是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在人类共同财富――“莎士比亚”旗帜下的一次对话交流和恣意狂欢。

  首次排演莎士比亚的王晓鹰与编剧罗大军一起对剧本进行了研究和删减,从6万多字的原著中整理出了2万7千字的演出本。在排练中王晓鹰以中国式的“阴阳辨证”思维,将莎翁笔下残疾丑陋的理查三世改变成一个“身体健全而灵魂残疾”的双重形象,他认为“一个喜欢耍阴谋、弄权术的人,一个对掌握权力、享受权力怀有强烈欲望的人,是不需要任何外部的包括生理上的理由的。”同时,在不改变原著情节内容的前提下,中国版《理查三世》的演出形态被置身在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诗意灵动的京剧神韵、丰富多变的中国打击乐,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三星堆文化符号、经过变异处理的汉服和古代头饰、古朴狞厉的面具,所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是简单罗列而是有机组合,使演出整体呈现出一种现代艺术气质。

  4月26日,国话《理查三世》剧组远赴伦敦,刚刚抵达就得到了一个万没料到的坏消息:提前40多天海运的布景、道具、服装等演出用品,因天气的原因至今没有进港!演出迫在眉睫,导演王晓鹰在宾馆前厅召集全剧组稳定人心:“我们今天把讲中文的《理查三世》带上环球剧院舞台,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哪怕没有服装道具单靠演员演,我们也是最棒的!”

  “尽管一直下雨,尽管道具不全,尽管语言不同”,汉语普通话版的《理查三世》正点开演,三面三层观众席基本满座,还有观众捧着厚厚的莎士比亚剧本,对照着演出和字幕提示,边读边看。最有特点的露天庭院区域也满是穿着雨衣的观众,他们一直在雨中站着,一直看得津津有味,观众以英国当地人为主,也有不少华人留学生和外国客人。演出结束谢幕时,观众鼓掌欢呼的声浪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大大出乎演员们的预料,大家多次返场,面对上下左右抱拳行礼以致谢意。

  环球剧场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看完演出后兴奋地说“好戏是不受语言制约的”,他认为,虽然语言不通,但观众能感受到演员们很好地诠释了《理查三世》。他尤其欣赏张东雨饰演的理查三世和张鑫扮演的安夫人,他们很年轻,但却非常优秀。而张东雨对英国观众的反应印象深刻:“这个剧场是三面观众而且离得很近,我表演时要跟三面观众交流,每一面的反应都很强烈,这让我有一种全新的感觉,那种亲切感让我感觉演员和观众融为了一体。”

  导演过多部莎翁戏剧的英国导演兼演员吉尔斯??布洛克(Giles Block)说:“虽然语言不通,但对剧情完全熟悉,中文版保留了原著精髓,又创新地增添了新的元素,张驰有度、不乏幽默。”

  在归国前的答谢酒会上王晓鹰说:“我们这次演出的《理查三世》,应该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合作的结果。莎士比亚的许多剧本都有因为海上风暴殃及轮船的情节,并由此引出一番曲折动人的故事,而最后都归于一个美妙快乐的结局,今天,这样的故事在环球剧院、在我们身上再现了,这是我们与莎士比亚的缘份!”

  目前,国家话剧院赴英演出团已经回到北京,经过一段休整后将对《理查三世》再次加工,以迎接7月4日在首都剧场开始的国内首演。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364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