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俄罗斯音乐剧《基度山恩仇记》将在上海文化广场进行中国首演,并为第2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画上圆满句号。本届音乐节推出的原创作品及新人演出节目总数达20台,占全部节目的50%,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为近年来“上海之春”所罕见。
2013年,“上海之春”将迎来“三十而立”,如何将这一上海文化品牌推向全国,如何打造一批像《红旗颂》、《梁祝》这样的经典作品,如何培养一批像朱践耳、俞丽拿、闵慧芬这样的优秀音乐家,在年年的拷问中,“上海之春”不得不思考路在何方。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力推新人新作,繁荣本土原创”是“上海之春”一贯秉承和发扬的宗旨,这在本届得到了强烈和鲜明的体现,今后“上海之春”的视野不仅仅要着眼于本土,还要放眼全国。
余震表示,这些年随着本地专业院团的转型,在市场的指挥棒下,“上海之春”对院团主动推送新人新作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在计划经济时代,各个院团都有专职的创作人员,那个时候要上‘上海之春’表演,是要经过专家评审组的层层筛选,但现在我们反过来要保护院团的积极性,只能把这道门槛取消了。 ”余震透露,2001年以后,“上海之春”就停止了对申报节目的审查、评选,“但这也有一大好处,可以让创作更加多元化,而不是仅凭专家的意见‘一刀切’。 ”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连续举办了六年的“海上新梦”原创作品音乐会在今年收到了成效,以今年的民乐专场为例,既有郭文景、王建民、顾冠仁等多位中国作曲大师的新作品,又有青年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在表演形式上又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别乐器与民乐队合作的可能性,大量的新作和创新的编排,赢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而“海上新梦Ⅵ??远山近海――金复载作品音乐会”则更显构思巧妙,既融进了金复载早期的影视剧音乐作品和交响、民乐作品,又收入了他近年创作的音乐剧作品,清晰的时代脉络显示出了“上海之春”的底蕴和生机。
今年,“上海之春”首届声乐比赛巧遇央视青歌赛停办,致使“上海之春”成为了全国声乐人才的比赛首选,“今年有400多人参赛,很多外地选手赶来现场参赛,体现了对这个平台的重视。”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介绍说。
“明年我们的眼光会放得更远些,不仅要繁荣本地的原创,更要吸引全国的创作力量和新人。 ”余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