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8点45分,中国滑稽艺术泰斗杨华生在曙光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惊悉人民喜剧艺术家杨老95高庚寿丧,感慨深深……姚周一代悉数仙逝,你们曾同我们的祖辈一同活在这个我们如今活着的城市里,你们留下的快乐与幸福不会离开,亲和与乐观的智慧早已在这个城市生根。”互联网上,网友们这样自发纪念心目中“笑的使者”。
杨华生,老滑稽,三六九,谁不晓得?
昨天上午,曙光医院住院部七楼11-12房间门口,挤满了穿着病号服的病友、穿白大褂的医生和媒体的长枪长炮。
“杨华生,老滑稽,三六九,上海人谁不晓得?”一位病友说,“他住在这里好多年了,我们今天下楼来送送他。 ”
身着宝蓝色百福唐装、脚穿43号黑色福底布鞋,杨华生老安详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手里还握着一把折扇。 “半个月之前,老杨患了感冒,接着肺部感染吐血,情况开始恶化。这把扇子他生前交关欢喜,唱戏的时候也拿在手里的,现在让他带走吧。 ”杨华生的老伴宋小琴说,颤巍巍的手抚上杨华生的额头,“老杨,老杨……”
“老杨就是喜欢研究艺术,任何一个朋友到家里来,他就跟人家谈艺术。”宋小琴说,“他的生活作风俭朴,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也不会跳舞。除了滑稽之外,他唯一的爱好是京剧,特别喜欢麒派,退休后还常常去票房唱戏。 ”
杨华生的关门弟子杨一笑在病房呆了一上午。“杨老师在曙光医院的病房里住了很多年。近些年已不太能吃饭,要靠营养针来维持。就算这样,他还是爱看电视上的滑稽和京剧演出,清醒时还会给我们唱戏,一唱就停不下来了,100多句的唱段唱得一句不漏,真叫我们弟子辈的叹服。 ”去年春节时,杨华生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但还是坚持要去电台录音,让杨一笑帮他穿衣服;有时电视台请他录节目,杨华生也喜笑颜开,直指着电视说“我要上去”。
滑稽戏是艺术,三分做戏,七分做人
在滑稽界后辈的眼中,杨华生是最和蔼不过的老爷子。“总归是一副随和的面孔,不管是对同事、弟子还是观众,哪怕对营业员、卖菜的阿姨也都是这样。 ”上海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眼睛红肿,“对于小辈,他也耐心教导。当年他把我领进这个行当,三十年来都处处提携。 ”
“说学做唱的功夫,杨老师是圈内最好的。我们合作过好多年,一直把他当我最敬爱的老师。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副团长毛猛达说,“以前《七十二家房客》这样的戏,老前辈演完我们小辈根本就不敢演,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生活。杨老师跟我说,你不要怕,我来给你讲旧社会的事。排练时,他一直在旁边盯着,手把手教我怎么塑造‘三六九’和‘活菩萨’。我记得他跟我说‘演员浮躁了观众也会浮躁,演戏一定要稳,把角色一点点渗透到戏里去’,对我帮助很大。 ”
随和至此,杨华生对收徒弟却相当谨慎。宋小琴回忆,曾有人带着孩子找杨华生拜师,说自己的孩子油腔滑调,大概适合学滑稽戏,不料杨华生一口拒绝。 “老杨说了,滑稽戏是艺术,三分做戏,七分做人,歪门邪道可不行。 ”
在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中,杨华生还有王明道、吴素秋两位沪剧徒弟。 “我在电视里得到这个消息,心里很悲伤。虽然我是唱沪剧的,但杨老师在演出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记得有一次去外地,我和吴素秋演出了《夫妻相骂》,表演两个人为了骗钱而假装吵架。杨老师就一直在边上看着,后来给我提意见,说虽然是假装骂?但一定要做得真,这样才能让观众信服。有了他的教导,我们的喜剧小品质量也不断提高。杨老师80岁的时候,电视台给他搞专题节目。那么多演员,他却点名让我这个沪剧演员与他合作独脚戏《戏曲杂谈》,我知道他这是有意在提携我,这让我感激不尽。 ”王明道说。
“四大天王”后,滑稽戏和过去不同了
筱声咪是杨华生门下大弟子,从1953年到“文革”前一直和杨华生在一个团。“那时候我天天在后台看他们‘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四大天王演出,一场也不落下。杨老师教了我不少,《拉郎配》《苏州两公差》这样的戏,他生病的时候我也能顶上。‘文革’中他们叫我‘小杨华生’,他被批斗我也被批斗,算是共患难了。早晨从网上得知师父走了的消息,心里很难受。如今我身体不好不能去送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杨老师一路平安。 ”
在筱声咪看来,杨华生留下的不只是几个喜剧录像。 “我们滑稽戏要说方言的,绍兴、浙江、宁波、苏州话都会用到,杨华生就说不能什么曲调拉来就唱,也要考虑用配上地方特色的曲调。更重要的是,姚周与四大天王提升了滑稽戏与独脚戏的艺术品位,净化了滑稽戏的艺术效果。解放前,滑稽戏是低级的演出,一般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专家都看不起滑稽。杨华生就指出,滑稽发展要‘大台小台’并进,不能满足于小丑小滑稽,更要出一些大帅级的人物,拥有大台的气质,才能撑起这门艺术的灵魂。杨华生向电影界、话剧界的朋友学习塑造角色,提倡刻画人物,不为滑稽而滑稽。这么一来,滑稽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他是滑稽戏鼎盛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帅。 ”
杨华生(1918-2012),原名杨宝康,浙江绍兴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滑稽名家鲍乐乐。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传承人,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1年参加上海大世界华光新剧社,1937年与张樵侬搭档,唱独脚戏,参加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抗敌演剧第五队,辗转在东战场从事抗日宣传演出。 1947年重返上海,1950年任合作滑稽剧团团长,1979年参加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任副团长、名誉团长。杨华生在70多年的滑稽舞台生涯上,成功上演的滑稽戏和独脚戏达上百部之多,独脚戏《宁波空城计》《西洋镜》《普通话与方言》,滑稽戏 《七十二家房客》《糊涂爹娘》《苏州两公差》《活菩萨》《阿Q正传》等,赢得了观众、同行、专家的高度赞扬。他还发表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著作和理论研讨文章,如《南腔北调与九腔十八调》《滑稽戏的回顾与发展》《滑而有稽笑而不俗》《居安思危,更上一层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