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世界关注,同时成就了戛纳影帝葛优的小说《活着》,即将在问世20年之际被搬上话剧舞台――昨天,先锋导演孟京辉携主演黄渤与原著作者余华一道出现在余华的故乡杭州。9月4日,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对于这部今年仍以9万册的速度在不断加印的作品,余华的一句话冥冥中道破了《活着》依然大热的原因:“虽然现在的社会变了,但有一点没变,活着还是不容易。”
■对作品的颠覆和依赖需要同时进行
虽然《活着》用最深邃、平实的笔调勾勒出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国,但其中蕴含的爆发于生命最深处的生命意志和决绝姿态却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史诗气质。很少对某个人、某部作品使用溢美之词的孟京辉,昨天用朗读余华多部小说第一句话的方式表达了对余华作品的钟爱,“看一个作家作品中的第一句话,你就能知道是喜欢还是从此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而看余华的作品,就如同当年看《百年孤独》一样,充满了力量。”
虽然头脑中萦绕的话剧结构有若干种,如两个福贵,一个说自己,一个演自己;一个人从头到尾在读小说,人物点缀其间;让福贵陷入舞台中央的泥潭,泥巴不断上升直至被埋……但在孟京辉看来,“先锋不是看不懂,而是一个姿态,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活着’的状态需要慢慢培育,对作品的依赖和颠覆需要同时进行。”
■“只有笨蛋会忠于原著”
此前一直走先锋派道路的余华,自称《活着》是他的“幸运书”,“写了一万多字时我发现写不下去了,不是对题材失去了兴趣,而是叙述方式出了问题。于是我尝试让福贵自己讲故事,只不过因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人,所以即便是用成语,也都是家喻户晓的。”在余华看来,叙述方式的变化也是人生态度的变化,“就如同福贵,他的一生除了苦难,什么都没有,但却充满了欢乐。生活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一个成功的作家似乎都有一个定型的叙述方式,所以《活着》让我知道,面对不同的题材时,放弃过去,找到新的可能或许更好。”
很多人都说当年的电影已经被张艺谋改得太多,几乎不是原来的《活着》了,但余华对此却并不在意。余华坦言:“只有笨蛋会忠于原著,孟京辉怎么改我都喜欢。就像当年的电影,虽然不太像我的作品,但这就如同我们熟悉了一个东西,就不愿意接受一个陌生的一样。哪怕孟京辉把《活着》改成《许三观卖血记》也没关系。我和这个戏的关系仅仅是原著作者,如果话剧成功了,请把掌声给主创,不要给我,假如不成功,也骂他们别骂我。”
■看舞台没有读小说过瘾是很正常的
同电影中的葛优气质截然不同,但骨子里都有着小人物幽默特质的黄渤最终成为福贵的饰演者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而女主角最终锁定有着“文艺”气质的袁泉更是让人有着几许对她突破以往的期待。自称诚惶诚恐的黄渤,形容自己现在是有点像“半夜起来推开门,一伸脚不知前方深浅”的感觉。“这次我们是要把观众的想象呈现在舞台,但文字读起来是要看个人的想象,所以看舞台没有读小说过瘾是很正常的,而我们则要先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