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鸣三排《日出》:告别华丽 质朴树“人”
??


  任鸣的办公室是一间窄小的屋子,被各式各样的书本报刊塞得满满的。可想而知,在要求演员之前,他自己必须学得更多。

  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到北京人艺,任鸣至今已做了33年职业导演,这期间他光为人艺就排了38部戏,其中不乏像5月刚刚结束演出的最新版《日出》这样的经典剧目。“戏好,人就在。”这是任鸣的信条。

  借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的机会,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人艺最高产的副院长,和他一同分享了复排《日出》的感受,以及对经典戏剧的思考。

  回归经典

  从“年轻漂亮”到“简洁质朴”

  FW:2000年你排了一版探索版的《日出》,对经典的解读不太一样,外界是不是给了你很多压力?

  任鸣:没有压力,那一版其实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有三幕在大酒店的戏比较现代,其中第三幕回到过去,这个可以理解为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从内容上讲,则保证尊重原著――所有人在说话时都是不改台词的。但在舞台形象、视觉背景处理,包括音乐的选用上有一种现代感。

  FW:12年前你在尝试探索,为什么后来这几个版本却要回归经典呢?

  任鸣:我觉得人都有一种“螺旋性思维”,当时就想用现代方法排,排了很多戏,比如《等待戈多》――是女的演男的。现在我觉得,形式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释内容。所以再排《日出》时就很规矩。这次希望它能像红木家具似的,是经典式的感觉,成为保留剧目。

  我觉得创新探索很好,但有的时候随着时间它可能会被替代和超越,而一些经典的东西,比如说像人艺的《茶馆》、《雷雨》这种,是很难超越的。所以这一版在舞台形式上有一种回归,当然还是充满现代人的剖析,只是在形式上和前一版是完全不一样的。

  FW: 这跟你的年龄和人生阅历也有关吧。

  任鸣:肯定有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看年轻的漂亮的,喜欢华丽刺激,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更看重的是准确、简洁、干净、质朴。所以我现在排戏要求自己简洁、朴实、干净、老实。现在我会想:用这种方式处理,十年以后是不是还能演出?是不是还能吸引观众?考虑得更长远些,所以这个时候再排的东西可能更禁得住时间的考验,而过去则不会想这些。

  培养演员

  带新人好似挖金矿

  FW:你这次排《日出》起用了很多新演员。

  任鸣:对,程丽莎等五个新人,和2010年排的那版《日出》比,舞台样式差不多,但换了一些新演员。《日出》永远需要两组,因为要考虑演员档期,而且这个角色也不专属于某个人。我认为经典的妙处就在于不同的演员来演,他表演的风格、创作的东西都会有所变化。这样挺有意思,不是说这茬儿演完就不演了,而是一代一代演员都能去演,这就是经典戏的标志吧。

  FW:人艺在培养演员上一直特别花力气,这次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任鸣:我可能是用年轻演员最多的,我愿意跟年轻人合作,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可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的表现并不是那么成熟,但我觉得人艺的未来是他们的。而现在年轻人不缺少才华,不缺少聪明,不缺少干劲,不缺少激情,他们缺少的就是机会。所以说,只要能提供这个机会,我愿意多用新人,比如陈好,最开始她还是大四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合作过《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是她第一次演话剧,后来她又演了《日出》,也早就成了名。

  FW:你确实带过很多新人,现在总结出什么经验了?

  任鸣:你得大胆使用,排戏的时候要跟着他们,研究他们的特点,把他们自身个性、表演潜能发掘出来。我觉得导演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演员身上的才华释放出来,导演就是干这活的,像开金矿一样,把演员的才华彻底开发出来才好。他可能都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大的才能。我觉得演戏也能够超水平发挥,这和运动员很像,教练就是让你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其实导演也是如此。

  FW:听说你每次都会要求演员去看之前演出的各个版本?

  任鸣:对,任何能找到的版本都要看。你一定要去学习,从别人的版本里去学习,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有些人不看别人的资料,我不是。每一个版本都有其特定情景和特定历史时期,都有优点。我们当然有自己的个性,也不缺少独立见解,但是我们缺少继承和学习。学习别人的东西并不影响自己的创造,只是现在学习的还不够。

  北京人艺《日出》演出史

  时间?????????????????????????????????? 导演???????????????????????????? 主演

  1956年11月1日?? 欧阳山尊?????????? 杨 薇 周 正 方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065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