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Lily/文 王行方/图)6月25日晚,现代戏剧谷首部原创海派现实主义舞台剧《柏阿姨的一天》在上戏剧院正式首演。作为现代戏剧谷目前正在策划的“市民戏剧”原创系列的第一部,如此“接地气”的题材在首演迎来阵阵掌声和笑声,颇受现场观众好评。
《柏阿姨的一天》由香港“戏剧教父”毛俊辉执导,著名演员张芝华领衔主演,上海本土知名编剧曹路生、郭晨子、钱珏集体编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参与创作与演出。该剧取材上海家喻户晓的柏万青同志的真人事迹,通过讲述一个生活在当代上海的普通共产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民生情怀,弘扬社会正气,传递上海特有的文化、智慧与真实的生活气息。
作为“亚洲演艺研究”的创办人和总监,毛俊辉始终认为华文戏剧――尤其是反映北京、上海、香港等既有历史底蕴又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戏剧,将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主流戏剧样式,真正推动东西方文化的深入认知与合作交流。为了达到毛导的要求,剧组的每一位演员都对角色所处的最基层生活进行了体验和采风,“带着虔诚的心走进市民百姓中去,才能把舞台上的戏剧演出生活的味道。”剧中主角“柏阿姨”扮演者张芝华是上影演员剧团的一名影视剧演员,在荧屏上被誉为“小人物专业化”。对此,她的理解是:“我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要读书时没书读,要结婚时没婚房,要工作时又遇着下岗。所以这一代人所承受的重任是很悲壮的,而这一代人恰恰都是小人物。”她认为:“《柏阿姨的一天》描绘的正是这个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反映他们的心声,诉说他们的疾苦,挖掘人性深处美好的力量,就好比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白洋淀派’、‘山药蛋派’,《柏》剧是一次‘市民文化’的寻根。
《柏阿姨的一天》由四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故事组成:“贞操门”事件、巧解抑郁症、中国的“奥普拉”与“大墙里的情书”。其中,“大墙里的情书”讲述了柏阿姨以“写情书”的特殊办法帮助一群外地来沪的打工者走出阴霾与误区,重拾信心与希望,“要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关心他们,这个世界总是温暖的!”舞台上,七封真情洋溢的家书催人泪下,也让大墙内的人们如沐春风……
为了能让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与戏剧“零距离”接触,现代戏剧谷此次特意推出“拾元低价票”、公益免费票等多项惠民举措,并策划了“戏剧化生存”名家讲座与“市民戏剧论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不仅普惠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也使广大市民能够真正敞开心扉,与戏剧产生共鸣。而在得知柏阿姨的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后,来自静安区各街道的社区居民、柏万青工作室的志愿者、根宝啦啦队的队员以及众多“柏粉”们还自发组织起“市民观剧团”,希望能了解上海的草根英雄“柏阿姨”的真实生活。
在25日的预演现场,不时传来观众的掌声与会心的笑声,而当演到“中国的‘奥普拉’”中知青返沪后遭遇的种种现实困境时,在场的许多曾有过相似经历的中老年观众不禁潸然泪下。舞台上“真实、真诚、真情”的表演如“小火慢炖”般烹饪出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一地鸡毛与家长里短,为观众寻找到生活褶皱中的幸福与温暖,并展示这个时代最平凡人物的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