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宗洛 两位“绿叶”艺术家的小角色大人生

  “银幕反派大家”陈强,“舞台龙套大师”黄宗洛,两位老艺术家表演风格迥异,却用相似的“绿叶”艺品诠释了一个共同的真谛――小角色,大人生。昨天,两位老艺术家在八宝山最后一次“面见”喜爱他们的挚爱亲朋与普通观众,亲人垂泪,观众唏嘘……一位老影迷的话,尽言世人心里对他们深深的祝福:“山高水长,愿两位老爷子在天堂继续乐呵!”

  七旬影迷从沪抵京送别陈强

  田华拭泪,于洋坐轮椅到场……陈强的离去,让他的老朋友们悲伤不已。韩三平、唐国强、冯巩、葛优、林永健等数十位名人也前来送别,表达缅怀之情。陈佩斯的老搭档朱时茂言语不多,却透着对老人的情感,“老爷子病了,不认识别人,就认识我,那种感觉还是非常亲切的,就像是自己的老父亲一样。毕竟我和陈佩斯的关系不一般,在老爷子的心目当中更亲近一点。现在他走了,我还很想念。”

  虽说家属此前已通过媒体告知公众,陈强的丧事从简,遗体告别仪式时间另行通知。不过,还是有众多得到信息的影迷昨天一早儿赶到了八宝山,“哪怕在灵堂外面看看陈老爷子的照片也好!”一位老先生说。72岁的郎立林坐了一宿火车专程从上海赶来,“我今早到的,下火车后就直奔这里来了。人生最后一程,我就是想来送陈老师一下,陈老师的为人、艺德,值得我这样做!”

  老教师张宝山家住香山,早上8点多钟就到八宝山了,“只要在我心目中觉得值得尊敬的老艺术家,我都会来送送,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好的艺术作品。”他说,“我看过陈老师几乎所有的电影,黄世仁(《白毛女》)、南霸天(《红色娘子军》)……他塑造的那些反面人物真的很逼真。他也演喜剧,带给人们欢乐,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大约到了10点20分,久久不肯离去的观众,感动了陈强治丧小组的相关负责人,“破例”让观众及媒体进入灵堂,看陈强最后一眼。乐声低回萦绕,数千朵黄玫瑰、红玫瑰之中,陈强仿佛睡着了一般,面容安详,挺着高高的鼻梁。现场几十名影迷围着这位静静躺着的老人,默默端详,鞠躬致哀。在他们心目中,这位老人永远活在一个个鲜活的艺术角色中。而告别厅外那副高悬的挽联,则是他九十四载人生的写照――认认真真演戏正反悲喜七十四春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做人苦乐甘甜九十四秋圆满功德。

  宗洛很有滋味地琢磨每个角色

  距离陈强遗体告别厅不远,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艺术家黄宗洛最后停留的地方。远远地看去,告别厅上方“宗洛谢幕”四字庄严、凝重,两侧的巨幅挽联诉说着老人的艺术人生:演龙套施重手从来严谨不曾偷着找乐,烹小鲜成大师一生淡然仿佛仍在茶馆。

  在告别厅门口,摆放着黄宗洛生前的数幅大照片,从英姿少年、风华中年到垂垂暮年,岁月于悄无声息间在他的面庞刻下一道道印痕,然而不变的是他那副被众人熟知的模样――眯着小眼、咧着嘴角、微微露笑。还有一张与人艺老演员朱旭一同出席颁奖?的照片,上面的他笑得更是灿若孩童,让人不禁想到了他生前常说的那句话:“人活一世,就图一乐呵。”

  在人们心目中,这个其貌不扬的可爱老头儿最大的特点就是乐呵。老导演翟俊杰最熟知他这一点,“宗洛喜欢高兴,不过我们今天还是忍不住要悲伤,因为他是那样一位好演员,演的都是小角色,却成为一名大演员,这种超然的境界让人难以企及。希望他一路走好,到天堂里继续拍戏,继续品戏。”

  一台电视机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黄宗洛生前演绎的一个个小角色,话剧《茶馆》里的松二爷、电视剧《大清宫》里的包迷糊、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黄排长……一个个艺术形象鲜活在眼,而他们的演绎者却已驾鹤西去、身影杳然。人艺的老艺术家李滨与黄宗洛相识相交60年了,“他这个人就是老老实实,从不欺负人,他不是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但他大度大雅,很有滋味地琢磨着自己演过的每一个角色。”93岁的老艺术家黄素影坐着轮椅被人抬进告别厅,出来时她眼中噙着泪水,悲伤之情难以言表。

  灵堂门的两侧悬挂着另一副挽联:“演戏迷戏常入戏,找乐逗乐人总乐”;横批是“宗洛笑别”。亲朋理解他的“乐”,所以没有让哀伤的音乐陪伴他,而是选择了莫扎特《安魂曲》,听起来轻盈、洒脱。黄宗洛老人安然睡去,他的身躯看起来是那样瘦小,然而这个身躯曾经迸发出的艺术光辉却是那样强大。八十六载人生路,他用对艺术的赤诚践行着自己对自己的描摹――常在地角乱石间,餐风饮露自然怡。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215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