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舍五则之《上任》剧照 |
随着北京人艺六十周年展演即将在本月18日拉开大幕,申城话剧市场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正剧热潮,而原汁原味的京味话剧沪上大受热捧的直接受益者,非林兆华导演的 《老舍五则》莫属。这部由老舍原创,舒乙创意,王翔改编,林兆华执导,米铁增、李成儒、孙宁等主演的话剧《老舍五则》,本身拥有了众多 “人艺”元素,且在题材、主创和演员方面都颇具亮点,所以该剧在人艺巡演整体演出票基本售馨的情况下,开票就收获了开门红,9月21日起于文化广场的三场演出,其中一场已全部售罄。
老舍短篇首度搬上舞台
话剧《老舍五则》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1周年而创作,自去年3月在香港首次演出以来,所到各地皆受到观众的追捧。在100余分钟里,5个故事,5类人生,5种悲欢,令到场观众大呼过瘾。剧中台词一以贯之的“黑色幽默”,在演出时常常引爆全场,在一代文学大师极尽讽刺的经典语言下,诙谐揶揄间,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老舍风格。不少年轻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我们喜欢这样的老舍先生,更加犀利真实! ”
老舍的大量作品是以老北京为社会背景,市井民风无不体现出老北京的文化魅力。《茶馆》、《龙须沟》等老舍亲任编剧的作品以及根据《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改编的话剧,早已成为中国戏剧舞台的经典,然而,其短篇小说却从未有人触及。此次林兆华执导的《老舍五则》由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推介,遴选了老舍先生最独特的五个短篇小说 《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兔》,首度将之搬上舞台。
《柳家大院》讲述了受尽公公、丈夫和小姑子欺凌的倒霉媳妇悬梁自尽的悲剧; 《也是三角》挖掘了一对当兵的拜把子兄弟共娶一妻的心理挣扎; 《断魂枪》则隐喻了文化的失传,由于洋枪、火车的发明致使功夫、镖局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上任》以戏谑的手法,呈现了曾混迹黑社会的头人成为治安官后与以前同党的纷争; 《兔》是一首悲歌,上演了一个下海的男戏子与包养者之间的情感故事。
主创团队创造京味新戏
《老舍五则》的几位主创――文学顾问舒乙、导演林兆华、编剧王翔,以及主演米铁增、李成儒、孙宁、方旭和在剧中担任其他角色的十几位北京曲剧团老演员,均为地道的 “老北京”,“血统纯粹”的主创团队原汁原味地挖掘出了京味文学大家老舍作品中的戏剧表达以及独有的味道。
导演林兆华素以实验风格著称,但此次《老舍五则》的排演,大导充分保留了老舍的现实主义特征,而“黑色幽默”和“荒诞派”手法的成功植入,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戏剧张力。舒乙则称本剧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
因剧情需要, 《老舍五则》还专门请来了既会武术、京剧,又懂戏剧表演的特色演员。如在 《兔》中担任主演的程派演员刘欣然,自己就是一位 “下海梨园”的男旦票友。而此前全程参与巡演的资深话剧演员雷恪生,本次上海演出由于私人原因缺席,对此雷老表现出了极大的遗憾,他说: “虽然现在年岁大了,精力有限,可是话剧我一般不推,古人讲‘七十而从心所欲’,我的心就在话剧舞台上。”他更劝诫年轻演员, “舞台是相对清贫的工作,既没名也没利,不像演电视剧能挣钱。我觉得这些年轻演员还是应该经得住诱惑,多在舞台上滚一滚、爬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