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海派”与“京派”素来是两大地域文化的代表,而京沪两地也互为试金石,均以在对方获得文化认同为荣。7月8日晚,上海近些年来最大规模的跨地域文化展演“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北京站,以现代沪剧《董梅卿》在长安大戏院拉开了帷幕。都说海派文化中除京剧、越剧外,其他剧种难以过长江,但此次来京的上海沪剧院、上海滑稽剧团以及上海评弹团都对打破地域文化的瓶颈信心满满,加字幕,强化上海的表情、气息和市井味道,这一次,“海派文化”坚定地表示:“我们就是要原汁原味地跨过长江。”
此次来京的五大院团,以往都曾造访过京城, 但所获得的文化认同效果却大相径庭。据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介绍,由于受语言局限,该团以往很少来京,“我们上一次整团来京演出还是20年前,当时演出了《GPT不正常》、《世界真奇妙》两台戏,但由于那次演出希望北京观众能够听得懂,我们把原本是用上海话和长三角地区的语言演出的对白,翻成了普通话,以至于一些上海本土的噱头失了味儿。所以这次我们将用原汁原味的滑稽戏唱腔来演出,并且将首次为观众打上字幕,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非沪籍观众能够看得懂滑稽戏。”《乌鸦与麻雀》则是根据60多年前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黄宗英等大师演绎的同名经典电影改编而成的,剧中充满了久违的旧上海味道。
对于滑稽戏在语言上的担忧,沪剧《董梅卿》的导演陈薪伊则表示,"我从来就不认为语言是问题,意大利歌剧、百老汇音乐剧中国观众一样在欣赏,戏曲就是看角儿的,只要我们着力在人物的塑造上,茅善玉的表演足以吸引观众,只要你看进去,就会发现,沪剧其实是很通俗的。"而评弹虽然使用苏州话,但从昨天现场的片段中不难看出,谈古论今的妙语清词,弦索悠扬的典雅清新,淡定从容的娓娓道来,为这种说唱艺术注入了与当今生活节奏截然不同的生活意境。而观众通过字幕,在这种江南水乡的淡淡气息中感受《四大美人》的传奇故事,此时语言已不再是障碍,或许也只有吴侬软语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兴味。
此外,上海京剧院以及上海越剧院两大在京城有着相当知名度的团体,皆派出强大阵容分别推出一台大戏和一台折子戏专场。其中挂帅上海京剧院的是当今麒派掌门陈少云,而他与安平等人联手上演的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可谓国家级奖项的大满贯,更是京剧界公认的新编戏里程碑。另一场折子戏则汇集了史依弘、李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