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韵”首站北京展演启动 力求保留原味

  上海自1994年以来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进京展演活动――“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北京首站上周末正式拉开帷幕。这一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承办的戏曲展演活动齐集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评弹团、上海滑稽剧团等五大剧团,带来包括沪剧《董梅卿》、评弹《四大美人》、滑稽戏《乌鸦与麻雀》、越剧折子戏专场、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京剧《成败萧何》等五大剧种的七台大戏。

  《成败萧何》压轴演出

  此次展现的七台大戏,既有原汁原味的经典再造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乌鸦与麻雀》,也有孕育于时代而生的原创新编如《董梅卿》、《四大美人》、《成败萧何》等,不论是传统的或新编的剧,都试图在保留戏曲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元素。

  为北京展演压轴的是斩获荣誉无数的现编历史剧《成败萧何》。麒韵裘味是《成败萧何》的最大特色。麒派“做派老生“的潇洒在陈少云饰演的萧何身上得以集中体现,他既精准表现了萧何的老辣睿智和忠心肝胆,又细腻地演绎了萧何在理性和情感的绞杀中遭遇的痛苦与万般无奈。本剧亦以情度曲的唱腔设计凸显了麒派苍劲质朴的特点,感人至深。

  以裘派花脸扮演韩信也是创举,韩信这一角色在京剧舞台惯常以武生或老生扮演,由花脸扮演看似破例,但在情理之中。剧中饰演韩信的安平是难得的铜锤架子两门抱的裘派花脸演员,不仅善唱,亦善琢磨表演。将剧中韩信桀傲率性、侠义柔情等多重性情做了出色演绎。

  此外,上海沪剧院筹备十年推出的《董梅卿》,将重新观照百年前那场风云激荡的辛亥革命,描述了一个老上海滩的“乱世佳人”为追求真爱而历尽波折的的故事,令人感动。

  海派作品用特色征服观众

  海派精品进京或是京味大戏南下都难逃“水土不服”的风险,似如此大规模携上海七台大戏跨地域文化展演,自然也被担忧能否在跋山涉水后保持“海味”征服挑剔的北京观众。对此,各大剧团凭借往昔巡演经验在表演上强化上海表情、海派气质的同时,在字幕制作上更为精准和到位。

  曾被“预言”跨不过长江的南方滑稽戏,最先被质疑观众接受度的问题,对此,上滑团长凌梅芳表示:“记得20年前我们整团来京演出,当时就是太过顾虑‘听不听得懂’的问题,把原本的方言对白改成了普通话,反让本土的噱头味儿折损了。这次我们演出《乌鸦与麻雀》本就是展现上海风情的戏,自然要保留最正宗的上海话,让北方观众真切感受到滑稽戏的魅力。当然,考虑到语言理解的问题,我们特别准备了字幕,这在滑稽戏中也是不常见的。”

  而常年在全国各地导戏并横跨戏曲话剧多个领域的导演陈薪伊,在被问及其指导的沪剧《董梅卿》会否照顾“北上”情况而酌情修改时,她直言:“语言从来不会成为一部优秀作品被接受的障碍,意大利歌剧、百老汇音乐剧中国人不也一样喜欢?戏曲看的是角儿,茅善玉的表演本身就是保障,只要你用心看,会发现其实沪剧很通俗。”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41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