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哈姆雷特》 王斑称哈姆雷特就在生活中
??摄/王雨溪


  (搜狐戏剧讯)作为北京人艺“他山之玉”演出板块的压轴之作《哈姆雷特》即将于8月25日至9月2日在首都剧场再度上演。浅利庆太携手人艺青年导演徐昂执导,王斑、史兰芽、龚丽君、程莉莎等一批人艺实力派演员加盟,此番再度上演,除了国际化和本土范儿,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受到外国经典也能接地气。

  8月20日,记者来到了《哈姆雷特》的彩排现场,观看了彩排,并采访了饰演哈姆雷特的主演王斑。“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思想家,而是一个人。” 王斑如此解读这位王子,他对王子的认识深刻而现实。

  “我不是演一个外国人,我是演一个现实中能看到的人”

  演了四年的王子,主演王斑对哈姆雷特早已有了独到的认识,对角色的认识也有了更精确的把握。王斑告诉记者,一提到哈姆雷特,尤其是业内人士,大家都觉得这个人物可不好演,马上就是一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他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这个角色确实很难来演,他在台上应对各种人,特别理智纯粹的装疯卖傻,都说他是疯狂,他有太多的至理名言。在台上会把他认为的精准拿捏好了,给大家展现的。虽然演了四年,但是他不断寻求突破,这次要让观众看到更多细腻的表演,走进观众的内心。“虽然这是一部外国戏,许多观众会觉得看起来费尽,但是这次,我不是演外国人,是演在中国能看到的人,是一些活生生的人,所以不是在装假洋鬼子,我连假发都不带。一开始也许会有距离,但是看着看着,观众就会被带进去的。也许这就是外国戏剧在中国发展的最科学的方法。”王斑说,《哈姆雷特》告诉大家,要爱周边的人,而不是恨。看起来这部戏像是很难理解的,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困惑在这部戏中都会有体现。“我相信仁者见仁吧,我相信大家会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的。”

  “观众心中有无数个版本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精神只有一个”

  莎士比亚写这部戏,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经典,它传达的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光听莎士比亚的至理名言就足以让观众去看。“我们在现实中也面临着选择,我们都在寻找答案,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他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所以很多自己的感悟也成为我塑造角色的依据。” 虽然哈姆雷特死了,但是他的灵魂释然了。被举起来的不仅仅是他的尸体,更是他那朴素高贵的灵魂。

  其实在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选择,都想成为有钱人,都不甘于现状,都想走捷径。势必在良心和道德水准方向方面会有偏差,在这个时候选择就变得很重要。哈姆雷特看到自己的父亲被杀本应当去复仇,甚至有一些言论在推着他去复仇,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就像他整个服装的变化一样,出场是一身黑色的,黯淡的,完全沉静在被杀的不能自拔的情景中的色泽感觉,但是后来衣服的色泽就亮了起来,表现了他已经释怀,放下了仇恨。王斑说:“其实大家都已经忘记《哈姆雷特》是一个剧本,都把它当作一个楷模,一种精神,一个榜样。世界各国用各种方式在演这部戏?但是本质内容都是一致的。”

  “我们不止是在比剑,而是两个人不同的思想在碰撞”

  据悉,除了全剧所展现出来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以及舞美带来的视觉震撼,该剧中一段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的“打戏”――双方以击剑的方式来进行决斗,也给很多看过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扮演哈姆雷特王斑和扮演雷欧提斯的刘辉,一招一式都极具专业性和观赏性。原来四季剧团曾排专人为他们讲授击剑的方法,而为了保持上台后最真实的感觉,两人的剑都是专门定做的“真剑”,“这可是真钢真铁,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在排练中都格外小心,十分注意分寸的把握,使这种真实的感觉传递给观众。”“观众甚至能够听到舞台上剑挥舞时的风声。”两位演员揭秘道,“我们不止是在比剑,而是两个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态度在碰撞,这背后隐藏的思想是这段戏的精髓。”

  一部“混血版”的莎翁名作,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再度上演,足见人艺在打造国际一流剧院方面的探求。《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经典的剧目之一,在全世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就是这样一部名作,对于一向擅长演绎经典的北京人艺来说,呈现起来更多了一重挑战。(文/王雨溪)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439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