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话剧”下月争秀 林兆华田沁鑫上海比拼
黄磊主演的《四世同堂》
黄磊主演的《四世同堂》

《老舍五则》之“上任”剧照
《老舍五则》之“上任”剧照



  北京人艺来沪展演的热潮尚未散去,又有两部名导执导的京味话剧下月将来上海演出。导演了《窝头会馆》的林兆华9月21日将带着自己工作室出品的《老舍五则》在文化广场上演,而国家话剧院名导田沁鑫的《四世同堂》9月27日将三度来沪,在大宁剧院上演,参加上海中演十周年的系列演出。有意思的是,两剧都是改编自老舍作品,一部短篇连缀、一部鸿篇巨制,而两部作品的风格也都是“京味”,不仅从各个侧面展现了老北京的世俗生活。且都有土生土长在北京的明星出演,可谓是一次京味大比拼。

  《四世同堂》

  老舍的平民史诗

  已经第三次来沪演出的《四世同堂》此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120余场,总票房超过3000万元。而不久前更是受刘德华之邀去香港演出,香港明星几乎悉数到场,一时成为香港文化事件。而这一次作为上海中演十周年庆典月系列演出的重头戏,《四世同堂》依然将由黄磊、辛柏青两位男主角领衔。主办方上海中演表示,为让更多观众到大宁剧院参与庆典月,此次的票价十分之低,即使演出票全部售完都无法收回成本。

  《四世同堂》是老舍毕生至爱之作,被誉为“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中文小说”,原著小说问世60多年间曾两度被改编成电视剧。通过描绘北平的钱、冠、祁三家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压迫和欺凌时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代中国人不朽的民族气节,描绘出一幅洋溢着纯正北京味的风俗画卷。

  话剧《四世同堂》从剧本、台词到布景都北京味儿十足,故事也遵循了原著精神。对于这几年创造如此大的市场佳绩,并且短时间内三度来沪,特地赶来上海的田沁鑫表示,“这个戏其实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平民史诗。它讲了一种家文化,就是有家才有国,但可惜民国之后就粉饰了这种家文化。现在大家看着这种文化很远,可是又很渴望看到这种浩浩汤汤的民族传统,所以它特别受欢迎。”

  《老舍五则》

  老北京风俗画卷

  相比国家话剧院,在北京人艺待了大半辈子的林兆华也许更深得“京味话剧”三昧。之前在北京人艺执导的《窝头会馆》深受赞誉,而此次的《老舍五则》则是另一种相对平和轻巧的风格,全剧由五个短篇串联而成,分别讲述了五个独立的故事,从中能了解到民国时期的老北京的生活现状,更像是一幅老北京风俗画卷。

  在这个剧中,老北京味儿是林兆华着重追求的。除了剧本由老舍的儿子舒乙创意,编剧王翔完整保留了京味小说的语言魅力外,全剧的演员班底大多是北京曲剧团的演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来上海演出的版本中,影视演员李诚儒将在30年后第一次重返话剧舞台,在剧中出演3个角色。

  对于这次尝试重返舞台,李成儒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适合”:“我是地道的纯北京人,家里七代都是北京人,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我的戏北京味肯定比较纯正。” 剧中的三个角色都是李成儒自己挑选的,在北京首演时候分别由刘佩琦、雷恪生、孙宁演绎过。他介绍说:“第二场戏《也是三角》中我演一个说媒拉纤的,给两个逃兵介绍对象,叫李先生;第三场《上任》里面我演一个尤二哥,是一个黑社会里老大;第四场《兔》,我演一个陆军参谋长。主要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人物。”

  对于这次来上海,李成儒说一定要保持全剧原汁原味的北京味儿,不能有任何改良。“京味文化现在有点走样了,甚至包括北京人艺中很多演员未必就是北京籍的演员,人艺的话剧也不能完全代表北京味儿的戏了。”他同时透露说,自己明年还会创作一部自导自演的、关于玩蛐蛐人的京味话剧,此次也算练兵:“就是以虫喻人,展现京味文化,会邀请很多北京的明星参与演出?”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720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