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六十周年贺寿原创大戏《甲子园》将在9月中旬上演,如今已进入到最紧张的联排阶段。
8月28日,该剧在人艺排练厅举行了首次片段展示。虽然展示的两段戏都不是矛盾最集中的高潮部分,但人物性格鲜明、关系脉络清晰。
除朱琳之外,老艺术家蓝天野、朱旭、郑榕、吕中、徐秀林悉数到场,王姬、邹健、雷佳等中青年演员表演的“三角关系”也充满张力。
主角发奋
蓝天野:啥都不干就排戏
年过八旬的蓝天野此次既在剧中出演一名建筑师,又担任着全剧的艺术总监,排练之外还要参与剧本、舞美等的讨论。他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再次站到舞台上,“我以为《家》是我的最后一部舞台作品,没想到这次还能演。”
蓝天野表示《甲子园》的台词量很大,比《家》要大得多,而且时间太紧,所以心里很没底,“当初接这个戏的时候负担很重,一直不敢接,怕自己应付不来,但开会的时候不知怎么就同意了。”
为此,蓝天野可丝毫不敢怠慢:“我现在推掉了一切事务,连采访也不敢接,过两天我老师李苦禅先生的展览的开幕式我去不了了,还有前阵子我的好朋友黄永玉的生日我也不能去,必须一心投入到这个戏里。”
瞧这老爷子
朱旭:半夜起来背台词
再次见到朱旭老爷子,发现他的胡子比上次还要长。为了剧中这个研究周易的“半仙儿”,他已经将胡子留了两个月。
不过造型并不是最麻烦的,台词才让他纠结。已过耄耋之年的朱旭告诉记者,自己半夜都会起来背台词,“这次的台词非常难,有很多《易经》中的专业词汇,我都看不懂,别说背了。”
为了把台词说顺,朱旭自己打了“小抄”,吃着饭想不起来台词了,赶紧拿出来看看,夜里睡不着也得翻翻,连坐车都得带着“小抄”才踏实。如今,那一叠小纸片已然几乎被翻烂。
“青年”一代
王姬:老艺术家给的压力太大
相比老艺术家,王姬要付出的更多。“老艺术家都那么认真,他们上去都把词背过了,我们还需要别人提词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所以必须赶在老人家之前把这些词都背过,压力太大了。”她说。
前两个月,王姬白天排《甲子园》,晚上赶到《生活比蜜甜》的剧组拍电视剧,从未失眠的她那会儿天天睡不好,“我四点起来背话剧台词,生怕来了忘词。还好现在电视剧杀青了,可以专心排话剧。”
虽然如此辛苦,但王姬还是觉得不过瘾:“这次主要是群戏,戏份不多,以后要多回‘娘家’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