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兰”国际木偶艺术节 中外小木偶齐聚申城

  不论是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拇指姑娘》,还是最时新木偶嫁接动漫的卡通剧《小狐狸与神奇的魔法王国》,抑或是“出口”转“内销”被塞尔维亚搬演的传统中国杖头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如火如荼之际,深受小观众们追捧的“小木偶”们也将如约而至。作为艺术节“节中节”――第三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首届国际木偶艺术论坛将于11月9日在仙乐斯广场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大剧团的精彩木偶剧将齐集一堂,为孩子们奉上口味各异的丰盛的儿童餐。

  本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以“艺术让生活更精彩,木偶让孩子更快乐!”为主题,在11月8日至12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国际木偶艺术节中,来自英国、俄罗斯、法国、波兰、塞尔维亚、西班牙、中国七个国家的11台剧目共计演出20场将陆续亮相。这些剧目尽管形式和表现方法各不相同,但较为集中地表现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无论是民间故事、艺术家想象、世界名著改编、以及现代童话故事等,提出了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些话题,并采用各种木偶形式表达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此次“金玉兰”奖评奖委员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秘书长雅克思、本届评委新西兰奥克兰市国家儿童艺术剧院艺术总监皮特威尔逊等国内舞台艺术家及评论家组成,他们将通过对国内外剧团演出的11台剧目评审,评出奖项分别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剧目艺术类奖项,分别是:最佳剧目奖、优秀剧目奖、视觉艺术奖、艺术创意奖。第二类为单项艺术类奖项,分别是导演奖、作曲奖、表演奖、舞美设计奖、木偶造型奖。

  改编世界名著历来是木偶戏喜欢选用的方式。艺术节上也有两台世界著名童话,一台是上海木偶剧团改编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另一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偶剧团改编的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的改编较之原著改编幅度不算太大,剧中王子变白马像是神来之笔,夸张又不失木偶的特征为了更贴合当代小观众的审美理念,导演在沿用传统仗头木偶表演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现代海派木偶艺术的表现手法,舞台表现空间更广阔。而《拇指姑娘》融入现代音乐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现代版“拇指姑娘”的冒险故事剧。该剧表演样式丰富,采用人偶,木偶,皮影等结合的手法,体现出当今木偶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彰显民族特色为看点,传播优秀的文化传统。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的《戏偶东方》,由中国木偶皮影专业各行顶级传承人主教的木偶专业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呈现了“中华偶戏之趣”与“民族艺术之美”。而来自波兰凯尔采木偶剧团《罗姆神话故事》,通过吉普赛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的热闹表演,引申出关于宗教、民俗文化、英雄童话,并呈了典型的罗姆文化艺术形态。拾物成偶,拾物成趣,成为节目的亮点。

  俄罗斯鄂木斯克木偶剧院的《高乐宝历险记》,题材来源古老的俄罗斯民间奇幻故事。舞台上没有铺张的场面和既定的演出空间。全剧只有一个演员,用杂技,魔术,乐器,舞蹈等多种有趣的助兴小节目。以讲故事模式对孩子们进行有趣的游戏,很好地表现了俄罗斯文化的丰富性。

  传承着八百多年提线木偶悠久历史的浙江平阳木偶剧团带来了原创剧《金凤凰》,以原创童话为动力,折射社会呈现百年木偶精彩。全剧讲述了因嫉妒而招来心魔的蓝孔雀最终在众人的感化下重拾真心,变成金凤凰的故事。虽是童话但深入浅出,独特的内心外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剖析自我,审视灵魂,完善人格。

  全剧带有浓郁的中国古典式的梦幻色彩,但又结合了丰富的现代化新元素,融入当下的流行网络语汇,选秀类节目等特色,夸张搞笑,诙谐轻快。该剧以提线木偶为主,仗头木偶、布袋木偶及人偶为辅,并贴切地运用了变脸、魔术、舞蹈、流行歌曲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既传统又创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

  新报记者 朱 渊 文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798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