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新一代找不到北京人 中专招生无人报名

  在北京话中,把煮好后不过凉水的面直接吃,叫“锅儿挑”。昨天,北京曲剧艺术中心与荣宁戏剧工作室联手“煮出”的《锅儿挑》,在天桥剧场端出“第二锅”。这“锅”经过加工改进的版本,以更加精炼紧凑的戏剧语言讲述了北京曲剧这个剧种诞生的过程。《锅儿挑》呈现的是北京曲剧老艺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存状态,而现如今,北京曲剧又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呢?

  剧场内“同庆茶社”已经开始热热闹闹地唱上了大鼓书、莲花落,剧场外北京曲剧团副团长崔迪一直在协调接待、票务等事务,身为东北人的她2003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毕业就进入了北京曲剧团,2006年就当上了演员队的副队长,几年后开始负责演出经营,“因为是演员转行过来的,我更了解曲剧喜欢曲剧,更愿意去宣传和推广这门艺术”,崔迪说。

  《锅儿挑》讲述的是曲剧老艺人的生活,难得由北京曲剧团三代演员同台表演,而在最近一两年的舞台上,观众见到最多的是北京曲剧青年队的表演。崔迪告诉记者,青年队的24名演员全部是2012年中国戏曲学院本科毕业生,他们已经成为北京曲剧团的绝对主力,令人有些意外的是,24名演员没有一个北京人,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台下说的是家乡话,一上台就变身为地道的北京人。

  作为北京地方剧种,表演者却不是北京人,是否担心地域文化的流失?崔迪说一开始招演员时也有这样的顾虑,但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年轻演员的表现看,问题没那么严重,“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每周末都会组织活动,班主任会带我们去转北京的胡同、故宫、颐和园,去了解北京的地域文化,还给我们列了100本必看书目,很多都是曹禺、老舍的作品,每个假期都要写读书笔记,平时我也注意观察身边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一开始没见过老北京布鞋、汗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86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