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8月15日下午,大宁剧院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厦门闽南大戏院力推的闽南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将通过中演院线进行全国巡演的消息,而演出的首站即为上海滩。
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卢凯望、中演演出院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厦门闽南大戏院总经理张利、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丽清女士、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倚天先生、上海市福建商会秘书长黄仁辉先生等出席见证。
该作品由中国首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集体创作,围绕闽南人的“厝”,即“老屋”、“家”的概念,将闽南风土人情嵌入舞蹈诗中,将地方艺术特色与舞蹈、音乐和舞美相融合,展现出一幅亲切美好的闽南民俗风情画。此番演出开启了闽南大戏院、上海大宁剧院所属的“中演院线”与地方协作推广优秀民间艺术走向市场的合作新模式,8月25-26日将在上海大宁剧院登台献演两场的消息一出,吸引了众媒体及嘉宾的极大关注。
央地合作推出新模式:中演院线领航“走出去”,厦门“小白鹭”成首批受益者
作为国内演出龙头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精英团队,中演院线在各地剧院经营管理方面坚持尝试各种体制和手段的创新,以央地合作的模式进行品牌化、产业化管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为各地引进国内外一流演出项目、打造国际化的精品剧院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自身渠道优势,将地方艺术输送出去,发扬光大。
随着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演出场馆――闽南大戏院的开幕,扎根闽南多年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找到了一个新舞台。在小白鹭新剧《沉沉的厝里情》问世伊始,闽南大戏院便开始和“校团合一”的厦门艺术学校、厦门“小白鹭”探索新的深度合作模式,而不仅仅是提供场地安排演出。最后,借助闽南大戏院所属的“中演院线”的平台,《沉沉的厝里情》得以推向全国巡演,将闽南文化之精粹推广至全国大江南北。经过高效的接洽,“小白鹭”北行的第一站选在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大上海,栖息地则为与闽南大戏院属同一院线的大宁剧院。此次合作开拓了央企利用自身硬件平台推广地方艺术的先河,而福建商会等民间力量的加盟更扩大了演出的社会影响力。中演院线副总经理卢凯望在发布会上对这一模式表示了肯定与赞赏;厦门市委宣传部及厦门市文广新局的相关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会上热情致辞,对“央地合作”新模式推动地方文化走出来表示了支持和认可,对“小白鹭”带动闽南地区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表示赞赏。
地方艺术发展与交流开启新篇章:风情舞蹈打出情感牌,小白鹭舞出大未来
(1)月是故乡明,《沉沉的厝里情》呼出游子心声
《沉沉的厝里情》由序和四个场次构成,分别是:海的子民、青梅往事、良辰锦时、海岸人家、故乡月明,故事由“画外音”娓娓讲述,女主角是“我的阿嬷”阿月:从小爱看木偶戏的阿月,与木偶戏班的演员阿明相识了,情窦初开的两人,懵懂地相恋。成亲的那天,村民们为新人送上了吉祥的祝福。后来,出海去的阿明一直没再回来,阿月独自持家,养育儿女。每逢月圆,阿月都会去码头边等候,盼望亲人再团圆……舞台上,女主角阿月一生的各个阶段,从少年、初恋、新嫁、持家及至老去,正是无数闽南女子勤劳、隐忍的一生的缩影。
当舞台上喊出“回家吧”,观众席上便出现“催泪弹”效应,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最本真的情感。全剧沉浸在对“回家”、“团聚”的渴盼之中,撩拨起每个人心中的乡愁,隐含着对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呼唤。
这部作品曾在北京舞蹈界引发了“精神地震”,被称为近年来舞蹈界?可多得的一部“讲人话、述人情、接地气的好作品”。
(2)闽南味、“古早风”,舞蹈诗再现海峡风情画卷
作为一部风情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对“风情”的展示,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完成,一是通过舞蹈创新,直接呈现众多的闽南地区乡土风情和民间艺术形式,如婚俗、布袋戏、掌中木偶、高甲丑、南音、闽南民谣、闽南功夫茶等等。《沉沉的厝里情》的编导巧妙地运用了众多宝贵的传统艺术,使得该剧舞蹈有了创新型的突破。第一场《观戏》观的是福建省著名的布袋木偶戏。舞蹈诗没有简单地再现木偶戏,男女主人公都是戏迷,两人对木偶的共同爱好,让他们情窦初开,编导进而让木偶变成人形,让人形以高甲戏的动态穿插于两人中间,最后成为他们爱情的牵线人。
风情展示的另一个手段是通过充满浓郁的当地风格的舞蹈语言,对闽南地区两大传统民间舞,拍胸舞和钱鼓舞,进行了创新性的发挥和升华。生动而鲜活的民间舞蹈语言,不仅具有相当强的“民间”意味,同时也在编排中努力凸现审美性,让本来已经脱离原生意味而高度抽象了的舞蹈语汇又具有了强悍的表现张力。《沉沉的厝里情》把“拍胸舞”当作全戏的主题动作,从序中就开始出现,到第二场阿月与阿明成亲时,“拍胸舞”再次出现,形成了欢舞的热烈场面。加上汇总在这一场面中各种民俗象征物:甘蔗的“甜甜蜜蜜”、猪脚的“顺顺利利”,以及赞美勤劳的“火鼎公婆”、“铺红毡”、“过火盆”等,让婚庆充满欢乐与吉祥。如此欢舞,风情万种,次次公演皆能赢得满堂喝彩。
发布会上,“小白鹭”的崔勇校长携主演李鑫(阿明扮演者)、吴雨薇(少年阿月扮演者)、卓然(老年阿月扮演者)亮相,并当堂展示了演出的部分精彩片段,包括朝花、网织、船歌、拾海等。
(3)艺术需要坚守,“小白鹭”舞向大未来
《沉沉的厝里情》是建国以来,厦门乃至闽南地区唯一一台围绕闽南文化和闽南风俗,以闽南人情感为根基原创的舞蹈诗。该剧的创作者,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前身是1993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该团以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浓郁表演风格和独特的闽南地方特色颇受好评,曾34次出访国外,获得无数赞誉。
在一些歌舞团忙着炫技、忙着打造越来越华美的服装和舞美时,“小白鹭”的朴实无华却如同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唤醒了人们心中那份最本真的情感。据介绍,《沉沉的厝里情》自2012年10月首登台至今,已出演将近八十场,其舞蹈“情感牌”打出了水平,次次公演,次次皆是满堂喝彩,已获得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音舞类金奖,并将在本次巡演的同时,冲刺文华大奖及荷花杯。
剧院联盟合作启发新探索:海峡风情与海派文化热情交杯,舞出新时代火花
作为这次《沉沉的厝里情》全国巡演的首站,“小白鹭”飞舞上海滩演出意义非凡。该剧以浓浓的闽南风情、海峡特色,接受上海市民的艺术检验,海峡风情与海派文化将因此热情交杯、交融辉映。此外,《沉沉的厝里情》在大宁剧院的演出更加深了剧院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剧院联盟合作、输送当地艺术启发了新的探索方向。
中演院线副总经理卢凯望在发布会上向记者透露,此次将《沉沉的厝里情》送到上海演出是中演院线与厦门地方合作的大胆尝试,也是院线为地方演出文化精品向外推广的新突破,开启了中演院线作为文化央企与地方合作的新模式。
中演院线副总经理、闽南大戏院总经理张利对这一新模式充满了信心,表示今后还将探索更多院线与演出团体、剧院与演出团体之间以及剧院与剧院之间的艺术推广合作新模式。上海中演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大宁剧院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此次《沉沉的厝里情》与中演院线的合作也为大宁剧院打开推广节目的新思路。大宁剧院立足当地,一直致力于推广本地优秀艺术院团的演出“走出去”,在这次与闽南大戏院及“小白鹭”成功合作后,今后也将根据这一成功案例,借助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演院线的渠道优势,采取“央地合作”的模式,将上海本土文艺演出精品推往全国,在丰富上海观众的文化艺术生活的同时,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最终达到推动民间、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与共享的目的。
在主办单位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运筹帷幄下,厦门艺术学校、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闽南大戏院、上海中演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大宁剧院等承办单位将《沉沉的厝里情》发布会办得有声有色,闽南的文化艺术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惠安女、拍胸舞等经典元素相关的精彩内容在发布会上均一一展示,引起现场连连惊叹声。中演院线引领地方院团“走出去”获得一致赞赏,中演院线旗下闽南大戏院与大宁剧院这次的联手合作,促进了“海峡风情”和“海派文化”的热情交杯,相信今后全国各地将有更多同类合作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