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泉谈戏曲创作:名著改编要从仰视到俯视

  由中国戏曲学院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联合主办的“两岸新锐剧作家论坛”日前在台湾大学举办。作为我省唯一受邀的剧作家,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名著改编要从仰视到俯视”的观点在论坛上引起戏剧界同仁以及台大师生的热烈讨论。11月13日,从宝岛归来的陈涌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膜拜名著是美德,但对戏剧创作来说未必是好事。”

  之所以能够获邀参加两岸论坛,源于陈涌泉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的豫剧《程婴救孤》、根据鲁迅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改编的曲剧《阿Q与孔乙己》、根据《桃花扇》改编的《李香君》等作品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誉为“名著改编的成功范例”。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陈涌泉“从仰视到俯视改编名著”的结果。他说,名著改编是戏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优良传统。但名著改编长期存在两大突出问题:要么一味颠覆、解构,为创新而创新;要么膜拜在名著脚下,机械“复印”,不敢越雷池半步。

  陈涌泉认为,改编名著应从“仰视”、“平视”发展到“俯视”。“仰视”即改编者对名著要有敬畏心,“平视”即改编者与名著平等对话的平常心,“俯视”即改编者必须具有一定高度,发现并突破名著局限,勇于创新的勇敢心。对待名著的态度,决定了改编的准度、精度,以及改编作品的艺术高度、生命长度、流传广度。

  王国维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陈涌泉看来,人生如此,改编名著也要如此。能出能入,方能既得名著精髓,又不为糟粕所累;能出能入,方能找准改编方向,理出创新思路。“名著有灵性,心心相印,必有感应。在与改编者穿越时空的对话、碰撞中,使观众达到‘虽观旧剧,如阅新篇’的审美效果,使名著迸发出时代光彩。”他说。

yule.sohu.com true 大河网-河南日报 http://yule.sohu.com/20131114/n390124206.shtml report 803 由中国戏曲学院与台湾大学戏剧学系联合主办的“两岸新锐剧作家论坛”日前在台湾大学举办。作为我省唯一受邀的剧作家,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陈涌泉“名著改编要从仰视到俯视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039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