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拉姆斯到勋伯格 精湛的世代对话――NSO《佩利亚与梅丽桑》音乐会
文/李秋玫
| |
「佩利亚与梅丽桑」音乐会的曲目呈现了德奥乐派的世代对话,是NSO音乐总监吕绍嘉的精心设计。(国家交响乐团/提供) |
勋伯格,是一位开创非调性音乐纪元的音乐巨人,对廿世纪音乐的后续发展也极为深远,但「刺耳、不谐和」,对一般听众来说,也等于是他最直接的标签。然而,会将调性拆解得分崩离析的人,必定也是对它彻头彻尾地了解。从这个方向推想,便不难领会,这位从浪漫派过渡到现代的作曲家,是绝对有能力写出像华格纳那般汹涌澎湃的乐章。
勋伯格「快要冲破藩篱」的境界
《佩利亚与梅丽桑》就是一个例子。「喜欢华格纳的人一定也会喜欢这部作品。」指挥吕绍嘉认为,这首交响诗整个乐曲的音乐流动不停,正是华格纳乐剧的特色。人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华格纳的另外一部歌剧,只是却少了人声。」勋伯格的《佩利亚与梅丽桑》在台湾不是那么知名,在国外也不常演出,但选择介绍这首作品,吕绍嘉思考的最重要前提就在于它──不是无调性手法的作品。如果以历史的角度看来,这是作曲家有调性作品的最后一首。音乐中复杂的对位、和声及丰富的音响,已经到达了一种「快要冲破藩篱」的境界,由此就可以想象为什么作曲家下一首的创作,就成了无调性的作品了。
这部作品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题材。比利时象征主义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笔下的《佩利亚与梅丽桑》充满着爱情、背叛、误解与死亡的情节,那种隐晦、朦胧的精神正是世纪末艺术的重要特色。也因为如此,除了勋伯格之外,德布西、佛瑞乃至西贝流士都曾先后以这个灵感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也用他们的角度诠释自己的想象。勋伯格用浓烈的墨彩、阴暗的气息,以夸张、